2025-09-13 02:39:35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根据路透社对经济学家的调查,加拿大央行(BoC)将在9月17日将隔夜利率下调25个基点,原因是劳动力市场恶化、经济活动走弱。多数受访经济学家还预计,该行在下季度至少还会再次降息一次。自3月以来,加拿大央行在此前累计降息225个基点后一直维持利率不变,这一幅度在G10国家央行中属最激进之列。但来自市场的重启宽松压力不断增加。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8月就业人数减少 6.55万人,失业率升至除疫情时期外的九年新高。此外,上季度经济活动萎缩1.6%,幅度超出预期,主要受美国对加拿大钢铁、铝和汽车征收关税的拖累。这些因素强化了市场的降息押注,并推动加元下跌。在9月9日[继续阅读]
2025-09-11 00:17:46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高额关税。最新民调显示,加拿大民众普遍支持这一举措,认为这将有助于中国方面放宽对加拿大农产品(尤其是油菜籽)的进口壁垒。根据Nanos Research与CTV News联合发布的调查结果,6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或部分支持取消目前对中国制造电动车高达100%的关税。农业部长希思·麦克唐纳(Heath MacDonald)在周二表示,相关政策正在审议中,但仍需评估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他强调,加拿大将“优先支持农民”,同时指出中方尚未明确提出具体诉求。加拿大自2024年10月起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理由是保护本土制造商免受“不公平[继续阅读]
2025-09-09 00:15:15
var player = TCPlayer("id_video_container_5145403695165300437", { fileID: "5145403695165300437", appID: "1251576445", autoplay: false });[继续阅读]
2025-09-09 00:15:15
var player = TCPlayer("id_video_container_5145403695165300437", { fileID: "5145403695165300437", appID: "1251576445", autoplay: false });[继续阅读]
2025-09-09 00:09:21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在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加拿大正面临住房建设不足的挑战。专家指出,要实现全国范围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住房建设必须发挥核心作用。随着加拿大国会即将复会,公共与私营部门协同加快建房的紧迫性愈发凸显。住房产业不仅是民生基础,更是经济支柱。仅在2024年,该行业就支撑了全国超过88万个就业岗位,创造约1240亿加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此同时,它还为本地企业带来约620亿加元的工资收入,并形成数十亿加元的投资价值。然而,住房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贡献。家园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感与稳定性,增强社区凝聚力,并为个人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尽管如此,加拿大住房市场正陷入低迷。今年以[继续阅读]
2025-09-05 23:45:07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8月就业市场再度承压,失业率攀升至7.1%,创下除疫情期间外的九年新高。加拿大统计局周五公布数据显示,当月全国共流失6.6万个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兼职领域,其中专业和技术服务降幅明显,受贸易敏感影响的交通运输、仓储及制造业也录得显著下滑。这是继7月减少4.1万个岗位后,加拿大就业市场连续第二个月走弱。与7月相比,8月失业人数增加3.4万,裁员率为1%,高于去年同期的0.9%。就业率则下降0.2个百分点至60.5%。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时薪同比增长3.2%,略低于7月的3.3%。暑期就业环境尤为艰难,返校学生平均失业率高达17.9%,创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青[继续阅读]
2025-09-04 22:01:08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政策选择中心(CCPA)最新报告显示,温哥华和多伦多在2024年继续稳居全国租房“最难负担城市”榜首。报告指出,所谓“租金工资”——即在每周工作40小时、住房支出占收入30%的情况下,支付租金所需的时薪——成为衡量租房负担的重要指标。在温哥华,租一套平均一居室住房所需时薪高达37.84加元,而两居室更是飙升至48.94加元。在多伦多,一居室租金对应的时薪为37.66加元,两居室则需44.80加元。报告还显示,在全国纳入调查的62个城市中,仅有8个城市(其中6个位于魁北克省)能够以最低工资负担起一居室的平均租金。目前,加拿大大约三分之一的家庭为租房群体,这意味[继续阅读]
2025-09-04 01:56:12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三(9月3日),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表示,他在周一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进行了长时间且富有成效的对话,涵盖了贸易问题及其他议题。这一表态被视为近期加美紧张关系可能有所缓解的最新信号。自今年年初以来,双方因特朗普对部分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而陷入贸易战,加拿大也随即采取了反制措施。“我上一次与总统通话是在周一晚上,我们就包括贸易在内的广泛议题进行了长时间交谈,还有涉及地缘政治和其他领域的讨论……这是一次良好的对话。”卡尼在多伦多出席内阁会议前对记者表示。上个月,加拿大宣布将取消对多类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并[继续阅读]
2025-09-03 21:34:54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薪资增幅在未来两年将显著放缓。多家权威咨询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随着通胀持续回落、就业市场降温,加拿大雇主在薪资预算上的压力逐渐减轻,2026年平均薪资涨幅预计将降至3.1%。根据Gallagher和Normandin Beaudry的薪酬数据,2026年加拿大薪资涨幅将低于前两年。Gallagher预计,剔除冻结因素后的平均涨幅为3.1%,较2025年的3.5%和2024年的3.8%持续下降。Normandin Beaudry的预测亦显示,2026年的增幅较2025年减少0.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趋势标志着加拿大薪资政策逐步回归疫情前常态。Galla[继续阅读]
2025-09-02 22:18:30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制造业8月继续收缩,尽管整体表现有所改善,但仍未摆脱关税和需求疲软带来的压力。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8.3,高于7月的46.1,创下自1月以来的最佳水平,但仍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这已是连续第七个月低于荣枯线。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经济学总监Paul Smith表示,尽管制造业仍面临美国关税与外部需求不足的冲击,但其下滑速度已明显放缓。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从7月的44.2升至47.9,出口订单也从41.9回升至44.8,表明企业对最坏情况的担忧有所缓解。不过,加拿大制造业就业依旧承压。数据显示,整体就业人数已连续七个月下降,企业[继续阅读]
2025-08-30 00:14:00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超预期收缩,主要原因在于对美出口大幅下滑以及企业在机械和设备方面的投资骤减。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4%,而上季度曾增长0.5%。按年率计算,加拿大经济萎缩1.6%,远差于市场预期的0.7%降幅。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经济学家Andrew Grantham指出,此次收缩不仅与出口下滑有关,也受到一季度“提前透支”增长的拖累。德杰丹集团(Desjardins)经济学家Royce Mendes则表示,疲软的GDP数据可能迫使加拿大央行在9月重启降息周期,此前该行已连续三次维持基准利率[继续阅读]
2025-08-29 00:05:12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年轻人正遭遇“衰退式”就业寒潮。最新发布的Indeed Canada与CIBC经济学报告均显示,科技行业初级岗位正在急剧萎缩,而青年失业率飙升至近年来最高水平,令初入职场的年轻一代承受巨大压力。Indeed的数据显示,加拿大科技行业招聘自2022年初高峰以来大幅下滑,目前标准及初级岗位的招聘数量比疫情前减少约25%。这些本应为毕业生提供入行“敲门砖”的岗位正在消失,与此同时,15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自2022年中以来已上升超过5.5个百分点,达到了通常仅见于经济衰退期的水平。CIBC更指出,青年就业人口比率下降趋势“更令人担忧”。报告分析认为,虽然人口增[继续阅读]
2025-08-28 00:04:51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皇家地产公司(Royal LePage)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在美国拥有房产的加拿大人正打算出售或已经出售他们的房产,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环境被视为主要原因。调查显示,54%的加拿大业主表示他们已经出售或计划出售在美国的房产。其中,计划出售的业主中有62%将“美国当前政治环境”视为主要动因;而已经完成交易的业主中,44%同样将政治气候列为首要原因,27%则出于个人因素。皇家地产总裁Phil Soper指出:“美国的高度分化的政治氛围,正在促使许多加拿大人重新考虑他们的时间和金钱应该投向何处。”此外,今年已有22%的卖房者表示,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继续阅读]
2025-08-28 00:04:51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皇家地产公司(Royal LePage)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在美国拥有房产的加拿大人正打算出售或已经出售他们的房产,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环境被视为主要原因。调查显示,54%的加拿大业主表示他们已经出售或计划出售在美国的房产。其中,计划出售的业主中有62%将“美国当前政治环境”视为主要动因;而已经完成交易的业主中,44%同样将政治气候列为首要原因,27%则出于个人因素。皇家地产总裁Phil Soper指出:“美国的高度分化的政治氛围,正在促使许多加拿大人重新考虑他们的时间和金钱应该投向何处。”此外,今年已有22%的卖房者表示,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继续阅读]
2025-08-26 22:00:24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周二在德国柏林与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宣布,加拿大将启动首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包括在曼尼托巴省丘吉尔(Churchill)新建港口设施,以及扩建蒙特利尔港口。这是渥太华政府为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高关税政策负面影响、推动经济多元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渥太华与德国签署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项目融资、技术开发与供应链整合。尽管协议并未涉及具体项目或时间表,但加方官员表示,这将为加拿大关键矿产出口、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及清洁能源发展打开新的机遇。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霍[继续阅读]
2025-08-26 00:18:57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六大银行有望在最新季度业绩中躲过最糟糕的关税冲击。市场普遍预期,三季度银行的信贷损失拨备(坏账准备金)将显著下降,原因是美国关税对贷款组合的冲击远低于此前担忧。根据LSEG汇总的数据,六大银行预计三季度合计计提52.2亿加元的贷款损失拨备,低于二季度的63.7亿加元。此前,银行在连续几个季度大幅增加拨备,以应对潜在坏账风险,担心北美贸易战可能拖累经济,引发商业贷款、信用卡和房贷违约潮。不过,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加拿大92%的出口额以零关税进入美国,受北美自贸协定保护。此外,加拿大总理卡尼于上周五取消了部分对美反制关税。Canaccord Gen[继续阅读]
2025-08-23 07:41:28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五(8月22日),加拿大宣布取消对美国实施的多项报复性关税,此举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3月,在美国宣布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关税后,加拿大随即依据北美贸易协定对一系列美国产品加征25%的反制性关税。不过,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在周五的记者会上强调,加拿大对美国汽车、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的25%关税暂时仍将保留。卡尼表示,这一调整将于9月1日生效。他补充称:“我相信,加拿大在与美国开展合作的所有国家中,获得了最有利的贸易协议。”白宫一名官员在接受NBC新闻采访时表示,加拿大的行动“早就该发生”。“我们期待继续就本届政府的贸易与国[继续阅读]
2025-08-23 05:41:45
亲爱的贵宾:星河为伴,与您共品一盏温润细腻的燕窝。在这个七夕,让爱如燕窝般润泽心田——珍贵而长久,甜蜜且温暖。御燕燕窝诚挚邀请您莅临 “爱在七夕”御燕燕窝浪漫品鉴会,现场尊享 价值200元精美伴手礼 与 臻品燕窝品鉴体验。名额限量,邀您共赴一场高端而浪漫的七夕之夜。❤️扫码即可联系专属客服,预留席位。爱,就要宠你到“胃”!门票仅需 50元即可畅享——燕窝 · 温润滋养和牛 · 入口即化鲍鱼 · 醇厚鲜美鹅肝 · 绵密香滑鱼子酱 · 奢华点缀更有价值80元的七夕伴手礼免费带回家!更多豪礼现场超值回馈![继续阅读]
2025-08-22 23:49:59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零售销售在6月显著回升。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sCan)最新公布的数据,6月零售销售额攀升1.5%,总额突破702亿加元,主要受食品与饮料零售支出增长带动。不过,统计局的初步估算显示,7月零售销售可能下跌0.8%,但该数据仍需后续修订。6月数据显示,加拿大统计局追踪的九大零售子行业全面增长,其中食品与饮料类零售额上涨2.3%,服装、鞋履、珠宝、行李箱及皮具零售增幅达到5.1%,综合商品零售额也录得1.6%的增长。核心零售销售(不含加油站、燃料供应商及汽车及零部件经销商)在6月增长1.9%。从销量角度看,零售销售同样上涨1.5%,与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相符。[继续阅读]
2025-08-21 22:03:48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加拿大最新国际证券交易数据出炉,显示海外资本对加国市场兴趣持续低迷,经济学家警告“重大资本外流”风险。6月份,外国投资者净买入7.09亿加元的加拿大证券,这是自1月以来的首次增持,但加拿大国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Warren Lovely指出,这点“微弱”增持远不足以抵消今年以来的抛售潮。数据显示,6月外国投资者购买了69亿加元的加拿大债券,主要集中于企业债和省政府债,但同时减持13亿加元的联邦政府债券。相比之下,加拿大股市遭遇大幅抛售,6月外资净减持30亿加元股票,5月更高达115亿加元,抛售集中在银行业以及贸易与运输行业。与此同时,加拿大本土投资者继续增持海外资产[继续阅读]